COVID-19防疫經驗談,台灣如何成為國際防疫模範生?

正當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上千萬人染疫,超過百萬人死亡,台灣卻因為在防疫上果斷地採取超前部署,而成為國際防疫模範生。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至11月底統計,台灣已超過 200 天無本土病例出現。當全球大多數國家因再度席捲而來的第二波疫情而採取封城,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卻還能外出用餐、參加聚會甚至在國內旅行度假。

金卡宜蘭一日遊

台灣社會能有如此迅速的反應,源自於台灣過去的慘痛經驗。在2003年SARS肆虐期間台灣遭受重創,國家經濟、社會秩序與醫療體系等層面皆受到重大衝擊,疫情過後台灣政府痛定思痛,全面檢討國內防疫體系缺失,逐步修訂防疫策略,並落實在各級醫療體系上,這些努力在COVID-19流行期間都展現出世界第一的防疫成績。

金卡社群活動

當台灣政府在2019年12月中旬接收到中國武漢不明肺炎的情報,馬上做出回應規定來自武漢的直航班機需要上機檢疫,隔年初將COVID-19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開始擴大一連串的管制措施,例如對國際及小三通全面提昇警戒。此外盤整防疫物資與限制醫療用品出口,補助國內口罩業者建立口罩生產線,採取政府統一收購再分配給國民,穩定台灣的口罩供應。也對入境旅客強制實施14天的居家檢疫,有效保護台灣本土安全。因為防疫得當,直到今日大多數確診個案為境外移入,佔整體病例的87%。

COVID-19導致全球經濟下滑,台灣以外貿為主的產業特性也因主要外銷國的需求減緩而面臨經濟困局。對此,台灣政府陸續推出多項抒困與振興措施,抒緩受到衝擊的產業,例如旅遊、飯店產業,採取諸如補貼減班休息與失業員工補助。而對一般民眾,則發放振興抵用券如三倍券、藝FUN券、動滋券、農遊券、浪漫客庄旅遊券,增加民眾在國內各項內需消費的意願,促進國內消費循環。

捷運系統都公告禁止發燒狀況的人進入

自12月1日起,台灣政府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強化「邊境檢疫」、「社區防疫」及「醫療應變」措施。邊境檢疫:所有入境及轉機旅客登機前須附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社區防疫:出入八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依法開罰;醫療應變:加強通報採檢,訂定獎勵指標。

時值全球 COVID-19 疫情達到第二波高峰,各國政府嚴正以待,紛紛採取嚴格措施限制人民的社交生活,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除了限制海外旅遊,人民的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台灣校園排隊檢測體溫與消毒場景

在各大藥廠加緊腳步研發 COVID-19 疫苗,期盼有朝一日疫苗問世,疫情得以逐步被控制。台灣走過防疫大戰,也讓人看見這片土地所涵養的科技底蘊與人民的韌性,絕對是適合生活也適合工作的寶地。來吧!歡迎大家申請就業金卡,到寶島台灣生活與工作。